醫院新聞
脂肪性肝病(簡稱脂肪肝)是遺傳—環境—代謝應激相關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以及特殊類型脂肪肝。隨著醫藥技術的發展,丙型病毒性肝炎已能被治愈,乙型病毒性肝炎也可被有效控制,目前脂肪肝已經取代病毒性肝炎,成為我國乃至全球第一大肝臟疾病。對于酒精性脂肪肝對人體的危害已經引起大家的共鳴,而對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危害,大家的認識尚有不足。
近期我有幸獲得機會,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參加了由中國醫師學會舉辦的脂肪肝專病醫師培訓班,主講人為新華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師學會脂肪性肝病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專家組成員,《實用肝臟病雜志》總編輯,范建高教授。在近一周的課程里,范教授不但親自全程指導、授課,還邀請該院內分泌科、病理科、影像科、營養科、運動醫學科、中醫科等相關科室的專家教授聯合教學,通過課堂授課、典型病例分析結合實踐操作等方式,為我們傳授了脂肪性肝病特別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診治規范,開設脂肪肝門診的技術要點,以及MDT模式在脂肪性肝病診治中的運行方式。通過這次學習班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對脂肪肝性肝病特別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了一次全新的認識,特別是多學科診療脂肪性肝病的新理念的學習,更是讓我開闊了視野,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指引了方向,下面我向大家分享一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種與胰島素抵抗(IR)和遺傳易感密切相關的代謝應激性肝損傷,以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為病理特征,疾病譜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關肝硬化和肝細胞癌(HCC)。NAFLD不僅導致肝病殘疾和死亡,還與2型糖尿病、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結直腸腺癌等惡性腫瘤的高發密切相關。隨著肥胖和代謝綜合征的流行,NAFLD已成為我國成人和兒童慢性肝病及肝臟酶學異常的首要原因。NAFLD的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廣為接受的理論是“多重打擊”學說,腸道菌群、肝臟、脂肪組織、骨骼肌、下丘腦等多器官之間的交互作用共同導致NAFLD的發生和發展。
肝穿刺活檢為脂肪肝診斷的金標準,正常情況下,肝臟中僅含有少量脂肪(約為5%);當肝臟內脂肪含量超過5%而小于10%時,定義為輕度脂肪肝;當脂肪含量為10%~25%時,為中度脂肪肝;當脂肪含量為25%~50%時,則為重度脂肪肝。肝臟脂肪含量是判斷脂肪肝有無及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重度脂肪肝患者進展更快、治療時間更長。鑒于肝臟穿刺的有創性及患者接受程度不同,現在出現很多簡單易行的脂肪含量檢測方法, 如肝臟瞬時彈性成像平臺(fibroscan或fibrotouch),可迅速評估肝臟脂肪含量及纖維化程度。另外還可通過彩超,CT及磁共振評估肝臟脂肪沉積情況。
NAFLD起病隱匿,發病緩慢,一般無癥狀,少數患者有乏力,右上腹不適,部分患者查體時發現肝臟腫大,肝功異常,發展到肝硬化時與其他病因導致的肝硬化癥狀相似,多數患者伴有肥胖癥、高血壓病、痛風、2型糖尿病、動脈硬化性心腦血管病,以及膽囊炎、膽囊結石等疾病。許多脂肪肝患者在診治過程中,往往非常關注轉氨酶指標是否正常,對其他問題卻不怎么在意。脂肪肝患者中最常出現異常的轉氨酶是丙氨酸轉氨酶(ALT),其主要位于肝細胞的胞漿內,當肝細胞受損時,胞漿內的轉氨酶會釋放入血。因此,丙氨酸轉氨酶可以作為肝細胞是否存在損害的靈敏指標,但不能反映脂肪肝的嚴重程度。當脂肪均勻地沉積在每一個肝細胞中而沒有突破肝細胞存儲的上限時,轉氨酶可以是正常的,但這時脂肪肝可能是重度的。因此,脂肪肝患者僅關注轉氨酶是否升高是不夠的,還應該關注以下幾項:1.體質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正常范圍為18.5~24。當BMI≥28,提示為肥胖。肥胖是脂肪肝的主要危險因素,肥胖患者應篩查脂肪肝。脂肪肝患者若存在重度肥胖(BMI超過30),是脂肪肝進一步發展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的重要因素。相關報道顯示,嚴重肥胖的脂肪肝患者發展為脂肪性肝炎的概率為25%,發展為肝纖維化的概率為10%。2.腰圍或腰臀比:腰圍是判斷腹型肥胖最簡便、有效的方法。當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5厘米,或者腰臀比(WHR) 男性>0.95,女性>0.8,為腹型肥胖,腰圍增粗與脂肪肝關系密切。
NAFLD屬于不良生活方式相關的慢性肝病,需長期綜合治理,合理膳食,戒煙限酒,體育鍛煉,保持良好心態,謹慎用藥。不管有無肥胖,NAFLD患者一年內體重下降3%-5%就能改善肝臟脂肪變,體重下降7%-10%還可以使血清轉氨酶將至正常水平,并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肝纖維化,當3-6個月的生活方式干預未能改善脂肪肝患者的代謝心腦血管危險因素時,建議接受相關藥物減肥、改善胰島素抵抗、降血糖、降血壓和調血脂治療,肝酶持續異常則需聯合應用保肝抗炎藥物。
NAFLD不是孤立的肝臟疾病,它與肥胖癥、2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征有著共同的病理生理機制(胰島素抵抗)。因此,它是機體代謝紊亂的一部分,是代謝綜合征累及肝臟的表現。國內外肝病專家已達成共識,擬以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取代現有命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NAFLD的防治涉及消化、內分泌、心血管、營養、運動等多個學科,需要多學科醫生共同協作才能讓患者獲得更佳的治療效果。(黃常勇)